空包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!伪造数据制造热销假象,库存真相几何?
2025-10-23
13浏览
空包 直播带货乱象丛生!伪造数据制造热销假象,库存真相几何?然而,《法治日报》记者次日发现,这款宣称“已抢空”的商品依然在售,库存充足。记者调查发现,当前不少商家和主播通过伪造销量、互动与在线人数等数据,刻意制造“热销”假象,俨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灰色产业链。后台改库存制造假象

仅余500份商品!时值此刻,数到三,请立即点击链接!最近某网络直播平台,一位美妆领域的主播正在使劲宣传一款号称“限量版”的粉底液,网络用户留言区接连出现“已下单”“希望能补货一些”等文字,制造出争相购买的气氛。但是,《法治日报》记者第二天查看时,发现这件声称“已被全部买走”的商品还在售卖,存货非常丰富。

这类情况并非偶然。经过调查,当前众多商家和主播在伪造销售量、互动情况以及在线人数等数据,人为营造热销的错觉,已经构成一个完善的灰色产业体系。

后台改库存制造假象

10月12日晚上8点,某个直播平台的美妆直播间里,主播穿着鲜艳的服装,拿着一瓶粉底液来到镜头前,直播间里显示的在线观众数在两万和三万之间来回变化。她突然提高音量说:各位朋友!这款能够持续十二个小时不脱色的粉底液,今天只有两千份库存!

片刻间,留言区充斥着“已购”“可否再优惠些”等文字,偶尔夹杂着“先前买过效果显著”“主持人极力推荐”之类的留言。主持人一边察看系统订单,一边强调:“仅剩五百份了!尚未购买的尽快,停播后将回到原价三百元,此刻只需一百五十九元!”她还特意举起手机展示剩余数量空包,“瞧,确实仅剩五百份了,各位迅速下单!”

片刻之后,主持人称该商品“售罄”,随即转向介绍另一件商品。此刻,采访者核实该商品确实已无货可买。但是次日,采访者发现这款号称“货量不足”的粉底霜依然在直播中售卖,货品充足,售价也未调整。

赵欣(化名)从北京一所大学完成学业后,曾在一家直播机构进行实践,加入过一个售卖服饰的直播小组,她表示,每次直播活动开始前,实践生们都会进行任务分配,部分人负责商品的上架,部分人负责回应观众的留言,还有些人通过管理其他账号来活跃直播间气氛。

虚假销量产业链_直播带货数据造假_空包

我负责后台库存的变动。当主播提到只剩100份时,我会将库存数量从1000份或500份调整为100份。如果主播宣布立即售罄,我就直接将库存改为0。根据需要,我会再修改回去,以此营造补货的错觉。赵欣这样解释。

她发现,部分顾客常有跟风习惯,"察觉到数量即将售罄、众多买家已下单,就会跟着购买。假如只提及成交几笔,就完全无人关注"。她表示,曾经历一次直播,某位主播宣称一件连衣裤"售出600件",真实交易不过三十多件,其余都是虚假记录。

美妆和快速消费品这类商品,其数据作假的情况或许更为严重,并非仅限于服装领域。赵欣注意到,部分刷单群体中,直播间营造人气的工作,已经实现了明码收费,价格区间通常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之间。

她向她说明,直播间里观众的回应、点头的动作、屏幕前的参与者数量这类信息,都能够通过人为手段来调整,不过她本人没有亲自参与那个部分,所以对详细的做法知道得不多。

“数据焦虑”成造假推手

相关领域一位专家透露,直播购物领域中,不实成交数据普遍,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因素之一。

一位直播带货商家李先生表示,平台的推荐系统非常看重“人气统计”和“销售统计”。直播间里观众的数量、交流的程度(留言、喜爱、赠送等)会直接决定平台人气的分配情况。

虚假销量产业链_直播带货数据造假_空包

只要直播间人数足够多,同时转化效果理想,平台就会给予推荐位置,真实观众数量也就会随之增长。李先生这样表示。

这种担忧也波及到部分商家和主播的协作关系。饰品行业一位负责人张女士表示,挑选主播时,她最关注的是对方的“过往销售记录”。主播每场若能售出5000件商品,其占据位置的费用就会相应提升;反之,若每场仅能卖出1000件,所需支付的费用则要低廉许多。

李先生告诉笔者,为了增加关注度,他去年在促销活动里连续三天买了特别组合,每天花费超过万元,结果把直播间同时观看的人从两千增加到了十二万,场地使用费也从每场五万提升到了八万。

部分网络销售平台的商品展示同样存在这种状况。某个网络销售平台上的一位经营服装的卖家表示,她每个月都会请代运营公司“提升数据”,重点在于刷“点击次数”和“加入购物车数量”。“例如一条连衣裙,日点击次数从五十增加到五百,加入购物车数量从十增加到八十。平台会将其识别为‘有潜力的商品’,从而提供更多展示机会。真实消费者看到‘很多人关注’,也更有可能完成购买。”

做假销量,才能成为热门商品。一位零食行业的李女士表示,速食品的平台推广规则是“销量越大,关注度越高”。她拿一个坚果礼盒来说明,产品发布时先制造五千笔交易,每笔交易费用四元,总共花费两万元。“完成虚假销量后平台授予‘新品推广’,真实销量很快增至每日三百笔,半个月内就收回了成本。”

灰色产业链明码标价

业内专家表示,直播带货领域内伪造数据的行为,已经构成一个成熟的运作体系,该体系涉及“交流”“销售业绩”“信息”等多个组成部分。

调查得知,互动环节中,代刷公司及配套软件可提供个性化服务。某代刷公司的价目表表明,基础互动方案(随机留言、点赞)一小时收费30元,包含至少五千条留言或点赞;定制互动方案(指定留言内容、模仿真实用户发问)一小时收费150元。

直播带货数据造假_虚假销量产业链_空包

我们针对直播商品制定互动话题,例如推广口红时提问颜色是否适合肤色,询问使用效果如何,推销衣服时讨论适合多高身高的尺码,以及探讨是否容易起球,以此营造更自然的交流氛围。这是代刷机构的员工透露的。

另外,也有配套的应用程序出售,能够自动发布预设的留言和进行交流,这类应用程序需要按月缴纳使用费用,具体金额从九块九元到几十元不等。

“销量伪造”存在两种手法,一种是“虚假订单伪造”,伪造公司借助虚拟账户下单,不实际付款,在直播活动结束后取消订单,以此制造“销量旺盛”的假象;另一种是“真实支付伪造”,伪造公司通过真实账户付款,商家随后在社交平台上退还货款,这种手法费用更高,却能够规避订单被取消的可能性。

举例来说,某平台客服提供的报价单表明:该电商平台存在一种名为“真实物流刷单”的业务,此类业务使用真实快递单号但无实际货物,每单收费在3元到5元之间;还有一种叫“空包刷单”的业务,这种业务既无实物也使用虚假物流,每单费用为1.5元到2元;而一旦平台审查较为严格,每单的定价会提升至8元到10元。

除委托代刷外,部分商家还会“自导自演”。

一位手工艺品店老板透露,他会安排店员或朋友通过“内部折扣券”完成购买行为,例如一把椅子标价999元,他设定一张“内部折扣券”价值500元,店员使用该券购买空包,最终支付499元,随后他将499元退还给店员,这样既没有实际支出,又记录了一笔销售数据,同时无形中扩大了店铺的知名度。

伪造数据更为难以察觉。有代刷企业职员向媒体人透露,直播间“单日一人观看一小时”的服务费用为0.5元,而“观看过该直播”的造数据服务,每1000条记录售价20元。为了躲避平台监控,这家代刷机构会精心设计互动模式,例如每十分钟发布一条评论,每隔十几秒点赞一次。

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搜集,如有侵权联系客服删除

图文阅读
 
QQ在线咨询
客服热线
15370006169
客服微信号
stu006